潮州
潮州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别具风味的潮州菜、开拓进取的潮州人、天人合一的潮汕民居,构成了这座弥漫着海味的岭海名邦。潮州市位于广东东部,东与福建省接壤,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 名邦"之美称。潮州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还是中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潮州历史悠久,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潮州。 秦始皇三十三年,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 大迁移,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文化艺术
潮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物众多,人文荟萃,文化独特,与台湾、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著名侨乡,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潮州位列其中。
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闽越族聚居,从已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化石等,可以窥见其远古文明的光辉。唐太宗开科取士,潮州已有进士出现。韩愈贬潮, 重置乡校,延师兴学,使潮州的文风蔚然兴起。宋代的潮州更是文风鼎盛,“一州两书院,他郡所无”。南宋前期时潮州主户客户人口14余万人,而端平以后参加 科举的居然“终场至万以上人”,终宋一代潮州中进士者多达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一科连捷9人,一时为之轰动。明代的进士为160人,传出了 同榜八俊、兄弟连科等佳话和一门三进士的荣耀。明代乡试中举竟多达1088人。在历代的殿试中潮州还涌现出状元林大钦(明嘉靖1532年高中)、榜眼王大 宝、探花姚宏中这样的英才。潮州古城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刻,依江筑建的州城略带狭长,北高南低,东西略为倾斜。城北是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 城西为手工业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贯穿于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鳞次栉比屹立着40多座形式各异的石牌 坊。这些建于明、清两代的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也成了潮州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白墙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不管是“四马拖车”、 “四点金”这样的深院大宅,还是“抛狮”、“竹竿厝”的平民居第,无不显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蕴,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内涵。潮州还有自己的方言、戏剧、 音乐、工艺美术以及饮誉中外的潮州菜和名扬天下的潮州工夫茶,这些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对台湾及东南亚一带都有着同根同源的深远影响和联系。
潮州文化是一种民系文化,为海内外全体潮州人所共有。其涵盖范围甚广,主要包含:
潮州方言
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 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潮州话(Teochew)虽然属于闽南语系(Holo Dialect System),但与闽南话(Hokkien)差别较大;汕头、潮州、揭阳、丰顺等三市一县的潮语居民、客家居民,都说祖籍福建莆田。但莆田话受福州省城 话影响成为过渡型的闽语,潮州话与莆田话虽有差异,仍同属于闽语。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潮州还有一小部分是土客家语言,主要是饶平北部的上善镇,饶洋镇,建饶镇,以及新丰镇等。大约10万余人,各语言口音略有差异。詹姓为最多。
潮剧
即潮州戏,历史悠久,风采独具。1976年在潮州西沙溪工程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潮剧演出本。 数百年来,潮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民间艺术精华,使其音乐,唱腔,表演形式日趋丰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成为全国十大剧种之一。 1957年、1959年潮剧团二次晋京献演,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观看了演出并接见演员合影留念。潮剧不但活跃于潮汕和闽南地带, 在东南亚诸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潮州音乐
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二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 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州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州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 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 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 见,潮州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
潮州会馆
潮州商人是中国三大商帮之一,即以海阳(今潮州市)、澄海、饶平、潮阳、普宁、惠来、丰顺、揭阳等县的商人为主。这八个县,就是传统的潮州八邑。大埔 虽立县很早,却没有加入潮商行列;南澳则立县很晚,直到民国初年,才全岛划归广东省,全岛也从来没有归属潮州府管辖。丰厚的经商文化和能力促进了潮州经商 文化的形成,潮州商人不仅在本省各地做生意,活动范围更远跨全国各省和世界许多国家。因此,潮州商帮足迹遍天下,而潮州会馆也随商人林立于海内外活动据点 上。相比许多省级会馆,做为府级的潮州会馆因为商人的财大气粗,建设的大多更为堂皇。潮汕地区虽因地形阻隔而开发较晚,但自唐、宋水陆交通陆续开通后,潮 汕地区的工商经济发展迅速。明代的潮汕已然成为粤东、闽西南、赣南三地物资集散与进出口的据点,更是海上贸易活跃的区域。发源自潮汕地区的商人由于地理环 境而形成“重贩运”特点,使得他们在海上经贸与海外移民上有着傲人的成绩。潮州商人的崛起与成就除了得益于工商贸易外,潮州商人的刻苦耐劳、冒险进取和倚 重地缘、血缘社团的习性,更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